为深化第六十五个世界气象日“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”主题科普成果,3月23日,南昌市东湖小学受邀走进我院,开启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气象科普之旅。活动通过实地参观、互动体验与非遗实践,激发青少年对气象科学的兴趣,助力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。
探秘气象观测场:从数据采集到天气预报
在气象观测场,孙美丽老师以生动易懂的语言,向学生们讲解了温度计、湿度计、雨量计等仪器的原理与应用。孩子们亲手触摸设备,观察实时数据变化,直观感受气象观测的科技魅力。“原来天气预报是这样来的!”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道。




人工增雨模拟:科技干预天气的实践
欧阳屏老师带领军士生团队演示人工增雨作业,现场模拟发射火箭。从设备组装到参数调整,从请示沟通到模拟发射,全程展现人工干预天气的技术细节。孩子们目不转睛,感受火箭发射过程的严谨细致,深刻体会到气象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。




科普课堂进校园,筑牢防灾减灾防线
雷达楼104教室内,王祥如老师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,介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分类及防御措施。在知识问答环节中,学生们踊跃抢答,现场气氛达到高潮。最终所有学生获赠气象站组装玩具,将科学之美带回家中。


非遗邂逅气象,文化赋能科普
活动尾声,气象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雷达楼门口设置了非遗体验区。漆扇绘制、簪花制作、艾草拓印等传统技艺与气象元素巧妙融合。志愿者们悉心指导,孩子们全神贯注创作,一件件兼具艺术与科普价值的作品跃然眼前。“这是我做过最特别的扇子!”一名学生自豪地展示成果。




本次系列活动通过多元形式,将气象知识转化为可感、可触、可参与的实践体验,不仅拓宽了青少年的科学视野,更深化了公众对气象预警及防灾减灾的认知。未来,我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,推动气象科普进校园、进社区,为筑牢生命安全防线贡献高职力量。
